2007/09/20
生命是怎樣烹成的
我準是心理有問題。上面這張海報,我反覆看了幾次,一直讀到的片名是:「How to Cook Your Wife」。
所以第一次click入去看預告片,以為是《掟阿媽出火車》(Throw Mama from the Train)那種胡鬧笑片,想不到原來是紀錄片,關於一個禪師廚子,亦暢銷書作家:Edward Espe Brown,台譯「愛德華.艾思比.布朗」。
預告片中布朗說:「When you're cooking, you're not just cooking. You're not just working on food. You're also working on yourself, you're working on other people.」由對待食物、食譜到烹調,他都有不同的態度。
預告片:
看片段中那種慢條斯理的飲食節奏,對待食物及煮食必恭必敬的態度,也想起了近年很多人提倡的「慢食」運動。慢食有助消化,也是生活質素,有助加深認識食物、進食的環境,怡養天年,有人說慢食更可防癌。當然對很多香港生活節奏急速的人而言,「慢食」乃至紀錄片的「禪食」都是奢侈品。有些人用幾小時吃一頓飯,甚至從預備材料、烹製開始已經考究不已,跟你我在中環摩肩接踵、用十分鐘囫圇吞棗去哽一個燒味飯盒,簡直是飲食文化的兩極。
最近小女兒開始上小學,也在學校午膳。聽妻有次到校觀察得見,女兒三爬兩撥把飯送進嘴裡後,就離開課室與書友在走廊追逐玩耍。聽見很心酸,不過又想起自己中五畢業後在新光酒樓當暑期企堂。中午時份,乍聽見「職工頭圍用膳」廣播後我們只有半小時吃飯,但八分鐘後我已經完事並在酒樓附近的「機竇」開局了。想到這裡,又覺得我們從小到大都是這樣急遽,總想著其他更重要的事,把「食」放得很後。味道已不重要了,所謂的個人口味、生活品質也遠遠談不上。
不知現今學校教育有沒有這一板塊?由飲食引伸到不同領域的知識與想像。除了那種老掉牙的「小朋友,農夫都很辛苦啊,食物得來不易,你們要好好珍惜」之外,恐怕連幼稚園學生都不信這套了吧──說真的,現在誰還有機會見到辛勤耕作的農夫呢?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3 則留言:
唔使問,你的概邊戲一定係《人肉叉燒包》同埋曾經加入中文大學逸夫書院有一年的烹飪學會。
沒有錯,他們的莊名,叫「烹夫」。
喂 睇到你個blog既回應喎.多謝你先!
下北沢是什麼書,幾時出版?
出左,我見到樂文有一本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