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12/31

零八小檢

FB越來越不可思議,最近竟同時加了翠如、陳雲大師及Jonathan Rosenbaum幾個偶像。呵呵~

08年就要過去,不是做甚麼回顧,但自己的生活確實有點不同。有朋友不知道,我去年12月已辭掉HKU的工作,08年是自由身份,在家工作,弄女為樂。但9月開始,因為要負責APA三個課程,又要看電影,偶爾寫東西、打機甚麼的,即使在家,也談不上閒賦。後來乾脆不用任何instant messenger了,blog的更新亦少,為了備課很多時沒好睡。

自由身份,最好是時間彈性。十多年來的辦工室工作,無論性質幾有趣,都少不了「交人」的義務,一星期五天的朝九晚七(最起碼)賣給老闆,這是打工的悲哀。自由工作,星期四我一定去戲院,也愛四處找吃的,想去便去,有時找朋友聊天,留在家則湊女。壞處呢?當然是收入少了,從前正職又兼職,錢多身痕,常想買新hardware;今年呢,買碟也謹慎。不敢縱容買欲,非必要的花費可免則免。約朋友盡量在九龍,不想過海花十多元車費。

在APA兼職幾年了,開心是偶爾有同學鼓勵,但機會當然少。更大的滿足感來自當中自學,即使同一個課,每年再準備的時候都有很多新發現,面對不同班的反應也不一樣。當然,教書令人沮喪的時候更多,那些不說了。

今年下半年有個關於紀錄片的課,與同學一起看紀錄片的發展,讀了一些書及看過不少經典。學期差不多完結前,同學以兩人為一組分成十組,報告十套我選擇的紀錄片(由九十年代到二千年後)。報告超時了,原來五個小時的課上了七個多小時。但時間其實過得快,因同學介紹的紀錄片引發了熱烈的討論,由紀錄片的作法到不同影片的議題,感覺極充實。這課節的質素很高,真正的教學雙長,令人如沐春風,這些年來可說絕無僅有。

同時間我也繼續電影的插科打諢,比如每月在BC放戲及討論,定時候逼自己細讀一部電影,跟別人分享--也實在感謝幾年來每月都來捧場的影迷朋友。然後還有其他的講座,一般在資料館舉行。年內也有好幾次入中學的,又是與別不同的體驗(為甚麼說「入」學校?好像深「入」虎穴?或說明學校與世隔絕?所以才要「入去」?)。12月我在東涌一家中學上了四節影評工作坊。學校很隔涉,每次都要打車。有幾個中四男生極好動,上課時不安於位,放學見到校長開車離去,會跟在後面大聲呼叫「搞錯呀校長唔車埋我地!」然後他們幾乎一起想到,說要「GTA」校長部車。真係掂~

回看中學,真是不一樣的世界。在學時感覺不到,可能做學生總有方法令自己快樂;現在去看不同學校,總覺其沉悶,專制;學生在課堂不是搗蛋,便是慣了悶聲不響。我有時覺得,我們是不是太愛說「乖」字?所以心目中學生、兒女只有「乖」與「壞」這兩類別?幾天前在APA的課堂與同學重看張虹的《中學》,學校專制、水皮、悶棍的印象只有增沒減。不過,說來像事不關己,自己又何嘗不是這種環境過來?

放映《中學》,張虹來了跟同學聊。放映後的討論很踴躍,最後超時。張虹也感意外,我很欣慰。

早陣子也為鮮浪潮及IFVA做評審,看了不少短片。似乎短片賽現都依賴浸會、城大,IVE、APA以至理工的學生作品,其他業餘拍片的只佔少數。然後這個星期天是評論學會大獎,明年初是金像獎,可能還會參與南方都市報的傳媒大獎,不過我看港片太少,而且有bias,不算熱衷也不大期待,但也會盡量把要看電影看完。

頗期望明年5月的「T4」。09年還有其他事情,但願一切順利。祝各位新年快樂!
IMG_2869
二女快兩歲,可愛像我。

2008/12/28

Mac VS PC

wow,這段影片真是太強。

2008/12/12

電影演講montage

YouTube變了闊銀幕真是好看得多,下面這段影片便是一例。



標題是兩分鐘內看四十段電影的啟發性演說,剪得不錯呢,電影這樣子看總是很吸引的。魔戒、Braveheart及Troy的戰馬演說何其相似。我看這些電影時就不明白,如此空曠的戰野,將士面對這麼多部屬,一面騎馬一面訓話,又沒有咪高峰,到底有多少人真正聽到?

2008/12/11

《女人不壞》的Apple

剛看了《女人不壞》,像《深海尋人》一樣,嫌影片略長、最後沒完沒了(120分鐘)。前半段則輕快,印象還好。三女角中,周迅及桂綸鎂皆好看;張雨綺遜色,一來她聲線不行?(好像都是找人配音),二是強者角色演來頗牽強;但細號襯衣突顯的堅挺身型倒毋容置疑。
徐克的風格也夠趣怪的,然有些鏡頭很漫畫化、加上電腦效果,驟看似沉迷CG不拔的周星馳。如玻璃樽旋轉的主觀鏡、被車撞上半天的人群、張雨綺出場眾男下屬目定口呆的表情,甚至連《功夫》的「波板糖」也在鏡前曇花一現……
《女人不壞》令我想起早前在網上讀到北京Apple一則消息,說徐克在北京Apple shop介紹影片的後期(詳見此)。時為今年8月3日,適值奧運舉行前席,徐導大概是為了後製、宣傳及看奧運等一舉多得吧。《女人》全片說國語,在北京取景,只有馮德倫及方中信兩個香港演員,感覺卻是這些年來合拍片中看得最順眼的,不造作,也沒土氣。可能因為於徐克風格跳脫,令《女人》帶有(他)昔日港片的影子。
《女人》是徐克繼《深海尋人》後另一部數字電影,這方面國內Apple網有專題報導(見此處或下圖),清楚交代了影片拍攝、剪接及後製的器材。

《女人不壞》中也出現不少Apple機, 周迅的家、張雨綺及她的助手都是用Mac的。

Apple的點綴固然可圈可點,《女人》寫北京的富裕一族,周迅及張雨綺分別是專業人士及大集團老闆。難道她們用「聯想」筆記本電腦?有甚麼比Apple的簡約造型及象徵的時尚品味更優勝?最重要是Apple乃國際名牌;就像張雨綺某個特寫背後是巨型Dior的霓虹廣告。Dior與Apple,是國人的生活追求典範。

然而作為贊助商,Apple似乎並非「獨家」。片中某個會議場景就同時出現Apple、Compaq及HP等牌子的電腦。反而國內飲料品牌就有vendor machine的「硬銷」特寫(還要動用最人氣的桂綸鎂購買產品及扔出去搶鏡)。說到底,銀幕「產品廣告」無孔不入之餘也得兼顧格調及taste,華語片由多年前《天下無賊》到今天《女人不壞》,都仍維持在「肉麻硬銷」及「有奶是娘」階段,論sophisticated難望荷里活項背。或許《女人不壞》真正欠缺的,是一條5th avenue。

2008/12/05

A symbol of what?

"How does it feel to be a symbol?"

"A symbol of what?"
終於看到預告片,五小時的第一部份,好吸引。

美國一月公映,英國二月,日本三月。睇香港個衰款,四月電影節有得睇也偷笑。


details: Must Watch: Finally, A ‘Che’ Trailer in American

2008/12/04

三條窄路

崔允信的《三條窄路》編劇是麥欣欣。這陣子我愛說的爛gag,是本地獨立片原來流行「麥x欣」,先有《蝴蝶》麥婉欣,然後是《烈日當空》的麥曦茵,再來是《三條》的麥欣欣。
看《三條窄路》,有多年前看崔允信《憂憂愁愁的走了》的感覺。兩者我都喜歡,覺得都是為時代發言,講商業片沒興趣的故事。《三條》甚至比《憂憂》更貼近社會脈搏,劇情含沙射影,可跟現實對號入座。七一、天星皇后、喜帖街連串事件後,社會不滿、民間抗爭的勢頭湧現,獨立電影是不是找到新落腳點?錄影力量不愁寂寞了,今天連影意志的劇情片也左傾;-)。題外話,影意志及亞洲獨立電影節漸見草根,百老匯電影中心及其亞洲電影節則意無反顧搞形象及中產,兩者相去愈遠。無他,說到底百老匯不也是盤生意。

崔允信獨立影片的主角,從憂憂愁愁的帥哥余文樂,換成令人肅然起敬的論政牧師廖啟智。《三條窄路》一次過網羅社會不同階層:把名咀、古惑仔、差佬、牧師、娛樂攝記、一樓一、公安等人物扯進大集團的醜聞,借虛構事件批評媒體沒有專業操守,香港財團草菅人命,保守教徒見利忘義。我覺得《三條》「勇敢」,不是說怕得罪甚麼權貴(誰會蠢到自認是片中的PK有錢佬或雜誌老總?);乃是影片題材吃力不討好,但崔允信卻一意孤行,銳意以《三條》為時代立傳。
只有警隊madam包庇事件那段,我有點看不出所以然。

《三條窄路》像國外著名的political thriller,這類型在香港很稀有。影片某些場面的剪接讓我想起索特保的《毒網》(Traffic),但《三條》的攝影有點模稜兩可,時搖時不搖的。眾角色中,廖啟智演的牧師集正義、耐心、勇氣於一身。如果教會的牧師都是這樣的,我一早信耶穌了。
關於「亞洲電影節」的是非,我聽過影意志及百老匯解說不同的版本,固然也是各執一詞,最後難以判辨。無論如何,分手已成定局,影意志跟百老匯各奔前程。影意志獨自舉辦「亞洲獨立電影節」,今年初見,選片雜亂像個cult片秀,教觀眾不懂取捨(除此以外網頁也做得不好,查找資料及網上購票都不方便,但這問題較次要)。選片雜亂、良莠不齊,是不是要同時兼顧「亞洲」及「獨立」兩條戰線而力有不逮的後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