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10/08

Ming's Choice Oct 2008

(按:謝謝ManU的回應,早幾天也找到了當年看戲影院的資料。華聲在青山道;樂聲在營盤街。兩戲院結業後內裡建築好像都保留(?),華聲是家「豆泥」商場,樂聲變了浸信會。浸信會對面的米線及松記是我的至愛,一星期總有一兩天在那裡。當年在那附近看戲,今天在那邊找吃。)

明明是好戲 08年10月
日期:10月19日(星期日)
時間:2pm - 5pm
地點:百老匯電影中心
《金錢本色》(The Color of Money)
USA     119mins     1986 colour    English with Chinese subtitles
Dir: 馬田.史高西斯(Martin Scorsese)

說好了,這個月要放保羅紐曼的電影。

吾生也晚,不屬於紐曼魅力爆發的年代,但《沖天大火災》及《金錢本色》是我成長期間在影院看得津津落道的影片。不是在網誌給東記問起,還沒打算找出當年看《金錢本色》那家已拆卸影院的名字。對了,那是長沙灣青山道的「華聲」。曾幾何時,荷李活的影片會進駐各區的大街小巷(說實話,今天你能想像「馬田史高西斯」跟「長沙灣」發生任何聯繫?),看電影並非閒逛冷氣商場的「附帶娛樂」。然後,我想到幾十年來,保羅紐曼或其他荷李活影片不正是這樣走來的?你我父母輩的年青時代,或許都曾經是街頭環尾簇新美國電影的捧場客。美國電影的巨大廣告點綴了街道、每部西片都有香港的official中文譯名,跟當年大陸相比,這是南方偏處一偶小城的獨特情景。保羅紐曼,或威廉荷頓等名字,代表了香港人過去看西片的日子:那種影院觀賞及等待公映的滋味,跟我們今天面對螻蟻一堆DVD,紐曼經典一次集成,不可同日而語。

我甚至懷疑,換了《金錢本色》是2008年的電影,我們還會在影院看到嗎?今天的戲院都很漂亮,但「軟件」卻漸趨主流及單一化。《金錢本色》當年出來為了憶舊--角色來自紐曼1961年的《江湖浪子》。這次我們從2008,回看1986,追溯1961,粗略看看幾十年荷李活發展、保羅紐曼的演藝生命,與香港幾代人成長生活及看電影的關係。

4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咁唏噓ar,等二打六加多你幾錢重先:

仲有個D係戲院門口賣D栗米、鹽焗蛋、蔗諸如此類!!!

呢亭人文風景,無左,陰公唔陰?

samuel 說...

Hi家明,
其實我不是回應主題,只是想問一個問題:你有沒有看過海角七號,知不知為何在台灣會如此好反應?是否為經已夕陽的台灣電影工業重燃希望/找到出路呢?
我雖然從未回應,但我一直有看你的blog的

匿名 說...

Next Magazine
B070 | 娛樂名人 | 國台扮
2008-10-16


好多睇完《海》片嘅觀眾,對於故事笑中有淚嘅情節,產生唔少共鳴,能夠捉到觀眾心理,魏導演話全靠「失敗」兩個字。

「這部片在描述一群失敗的人。有些人可能功成名就,卻從事不喜歡的工作,心理上的空虛和失落感,讓90%的現代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失敗,《海角七號》的出現,正好提供窗口。」

銀根有限嘅魏導演,當然請唔起一線藝人助陣,最紅就只有男主角范逸臣,以及客串嘅林曉培,由陌生面孔上陣,反而令小人物角色更突出。




東二打六

匿名 說...

我也看了很多次沖天大火災呀,我覺得很精彩,但都是在明珠台看的。當年還喜歡看縮水老婆,很有趣呢...也是明珠常播的片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