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時許會議開始,一個個獎項的談論、投票,一開始就是最佳紀錄片。《音樂人生》成大贏家事在必行了,初選的11位評審對影片大都印象很好,後來加入的複選評審朴若木老師也很讚賞。《音樂人生》被提名技術獎項事無前例,但評審頗有共識,都覺得在剪接及音效方面這部紀錄片做得出色,比劇情片優勝。
最戲劇化是男主角獎,擁護黃渤及張家輝的評審相持不下,投票8比7,7比8,連續三個回合,就差這麼一票,輸了不服氣。我是支持張家輝的,《證人》不特別出色,但他的演出太精彩。共同得獎確實是由吳天明導演提出的,再由評審投票表決是否同意。我投的是「不同意」票,覺得盡可能都不要開此先例,也怕分豬肉感覺。現在回看,倒覺事情圓滿,昨夜頒男角時氣氛熱烈,並列也有並列的好。事實上黃、張兩人都強,評審既然沒法互相游說,也是沒辦法之中的辦法了。

說實話我對戴立忍認識不深,在頒獎禮上看到年青、文質彬彬的他有點意外了,還以為《不能沒有你》的製作人會老氣一點。他在台上很率性,謝辭也非常誠懇。像戴立忍這樣年青的台灣導演也教我感慨,香港是不是被類型電影害了?少見這種氣質的年青電影人,浮誇及不可一世的卻不少,資深、年老一輩的更不用說了。吳天明說現今國內影業一片「邪風」,香港何嘗不是充滿了光怪陸離?
會議至6時多,我們都疲勞極了。我因到台那天在酒店著了涼,開會後半段頭痛得很,所以典禮後沒去惜別酒會(當然那也不是我們的場合),回酒店倒頭大睡。話說回來,他們叫「惜別酒會」,聽上去也比較不一樣的,是麻?我們都叫「慶功宴」呢!當然無論叫甚麼都是同一回事。聽了前陣子港台的周兆祥訪問,對「自助餐」有些戒心--當然我很快又回復大吃大喝的日子。因為手機被沒收,整天都沒有拍照,印象都在腦裡。所以也沒有跟桂綸鎂合照,何況太多人圍著她了,我走過去一定被當成色漢給警衛打回頭。志玲姐姐不在啊,全晚最遺憾是聽不到她的「加油喲~」,嗲死人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