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/10/30

近期最難看的電影海報

電影我還沒看,但覺得這批海報實在醜陋極了。

黑白的不行,彩色的也好不到那裡。本來杜琪峰的影片善於包裝,海報設計也往往先聲奪人。這次《鐵三角》,因為不是銀河影像(?),所以連廣告行銷的合作伙伴都不同嗎?抑或沒有餘錢再請個更專業一些的?

記得嗎?《柔道龍虎榜》的海報以強勁的書法字先行、向日本柔道電影借鏡的風格;《放逐》同樣不賣主角的大頭,SELL那一襲Spaghetti Western的粗獷啡黃氣色;《黑社會》及《以和為貴》海報的黑紅配襯,把人物隱沒在黝黑之中,甚具氣氛;還有《PTU》的高處spotlight,把尖沙咀金馬倫里打得有形有款。即使不是杜sir的《跟蹤》,其海報上任達華的黑白剪影都來得比《鐵三角》的好看,而且剪影後的底圖,也呼應了影片「跟蹤」的主題。《鐵三角》的包裝,只賣明星、看不見任何訊息都算了,但造型不美,色感也壞,欠缺品味、不能突出影片的調子。三位導演難得一次合作的大事,宣傳的部門到底發生甚麼事了?

最上兩張在香港隨處可見,我覺得連片名「triangle」的英文字款都不入流,別說那個難看至極的三角圖案及乏善可陳的主角特寫。彩色那張甚多敗筆──比如硬生生把人物劃開的三角線條,以及人物旁瑣碎、模糊的電影場景(可統統刪掉)。下面兩張,一款是外國版海報,真難想像往康城觀摩的影片包裝如此簡陋。左面是國內版,港片國內版海報一向最沒taste。但現拼起來,四個水準都好不到那裡去,只是國內版那「畫公仔畫出腸」的「鐵三角」把頭像的處境弄得更尷尬,算是bad taste的極至......

這幾款海報最大的問題,顯然是設計的根本不知道電影是甚麼,於是只能胡亂堆砌明星大頭。以往杜琪峰影片,單看海報已能捉其神韻。宣傳及影片是整體出發的,這次全沒有那效果。

國內有網友說,《鐵三角》是港版《瘋在的石頭》。想不到連三大名導都要借大陸賣座電影過橋。不過現在還是瞎猜,看片後再論片吧。

老實說,即使片名:由三位大導演合作,竟取名「鐵三角」,一不夠厚道,二也實在太行貨。

如果說,大陸市場如此已很足夠,我們的製作要紛紛往下看齊,我無話可說了。

2007/10/29

Happy Birthday Noni!!


1971年10月29日出生,今天剛好36歲了。Noni大我一年多一點,跟我一樣都是天蠍座。
生日願望:拍翻部代表作丫唔該!

邊個好心,可送我一件這款 T 恤,沒有我SIZE也不打緊,我旨在收藏。

2007/10/26

Shine a Light - Rolling Stones


繼2005年的No Direction Home: Bob Dylan後,史高西斯再次拍搖滾紀錄片。看來,他近年越來越像三十年前,一面劇情片,一面搞搖滾紀錄片,之前就有1970年的胡士托音樂節影片,及1978年的《最後華爾茲》。

2007/10/25

唔買都埋黎睇下喇喂


嘩,一部純以香港電影為題材的雜誌?有得做咩?香港有咁多片咩?大陸《看電影》出錢,香港影評人出力,視野都要局限於這彈丸之地嗎?算唔算被人收編架?會唔會比《電影孖周》仲狹窄左?嘩,三十蚊一本野,d影評人又咁鬼嚴肅,有冇人睇架?sus唔sustainable到架?又係果幾個名字呀,係個圈成幾十年喇喎?封面又係杜sir依個大孖晒,香港真係咁冇人咩?

問咩丫,買幾期睇下咪知咯!

第一期目錄見評論學會網頁

830萬隻《變形金剛》


天,我到底有沒有看錯?

《變形金剛》的DVD推出後,首星期買出了八百三十萬個拷貝,更錄得了第一天買出四百多萬個拷貝的紀錄。以$180港元(23美元)一片計算,八百三十萬張DVD就是十四億八千五百二十萬港元的生意了。以兩年前港產片全年兩億多票房計算,美國一部電影DVD的一天銷售,就是全年港產片業績總和的七倍。

這套影片的HD DVD也刷新了紀錄,首星期已買出十九萬個拷貝,是迄今最好成績的高清軟件。

當影評在痛罵電影沒頭沒腦,荷里活大製作仍然一天買出400萬個DVD拷貝。這又再次說明,影評與觀眾口味的差距委實太遠。

詳情請按此

2007/10/24

立此存照

HKU的網頁最近用了我一張荷花池的照片。為免他日照片被換掉,放一個圖摘於此。

他們有好幾張照片替換的,若進去看不見,可reload主頁直至出現上圖為止,哈哈。

相機是Canon的10D,有朋友說憑相機型號便知數碼攝影的年資。是的,早幾年曾想過把10D出讓,因為價錢太差而放棄了。這是我第一台(亦唯一)數碼單反,由2003年一直伴隨到現在。機身連電池直倒手柄、加上兩三支鏡頭及閃燈等很重的,不過我還是背來背去,上山、旅行、出差都會帶著。這台10D也為我自己及朋友記錄了很多難忘的回憶。現在很想換一台5D,試試full frame的威力。

鏡頭則是Canon的紅圈17-40f/4,不算很昂貴,但質素極好,是人人都讚的名鏡。

下面是過去幾年用10D拍的一些照片,謹供大家欣賞。


2007/10/23

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...

事有湊巧,我在《明報》的George Clooney文章發表後第二日,收到Amazon的促銷郵件,提醒我有下面這本書。

George Clooney: The Last Great Movie Star
理由是,我曾經買過一本關Winona Ryder的書。我其實搞不懂,喜歡Winona Ryder的人為甚麼會對George Clooney有興趣?──與其說我喜歡Clooney,不如說「羨慕」還準確。
從頭再看Clooney的片目,也覺得他實在是個被「羨慕」的最佳人選,所有好的條件都集中在他身上,他在電影內的生活方式令人瞠目結舌,他是夢的構成。
當然,荷里活明星歷來都是觀眾的慾望投射。只是Clooney太厲害,他靚仔、有型、斯文淡定、眼睛會說話......除了外表,他也聰明(老實說,從《Ocean 11》到《Michael Clayton》,他的對白我有些聽不大懂,覺得他很有說服力就是),有才華(兩部導演的電影都叫好),有骨氣(政治上非常liberal),但同時又有自己的lifestyle(I've slept with too many women----Jeez, I wish I could say that),你看看香港那些親政權的乖乖小白臉明星,都裝一副可憐兮兮的鄰家男孩模樣,大家都是出來行、都是sell image,比起來就知Clooney是甚麼一回事。

2007/10/20

Grosse Fatigue

也許真是太累,也許我真的要睡一睡。

這幾天實在沒法停下來,預備演藝學院的課、星期六「圍圍評」的講座、寫稿、還好星期天的「明明是好戲」早交給健吾,很少有的連片也沒時間看(以往我最少先看兩次)。很累,這幾個月來工作太密集,人很疲勞,一到備課的時候,幾乎都是一整夜沒睡,很多時候連星期六日都犧牲了,家庭生活也癱瘓。

還有前陣子搬屋,至今天廳中仍有紙箱沒unpack;正規工作也要幫閒,今天學校就有一個50KM的毅行,300個大學同學在大浪灣準時八點起步,我因為要七時抵達現場,之前一晚通宵備課後就從九龍打車過去。別說我今天下午要上「圍圍評」的課,即使沒事可為都不敢挑戰50KM,一身體應付不來,二已久沒好睡,勉為其難上山只怕自尋死路。不過我倒把路段前面幾個checkpoint走完了,拍了下面一些照片,才坐公車回市區上課。從諸事的煩擾及瞎忙中走出來,一親秀麗山水(今天真是天涼好固秋,舒服得很),念天地之悠悠,又令人覺得做人別太執著。





大概是休養的時候,要還原基本步,將要推掉一些工作。

不為甚麼(寫稿、備課、剪片...),先去看一場無聊的電影吧;或認真試試那隻已買兩星期的HALO 3...哈哈。

2007/10/19

未來報告?

這種interface,很易令人想起Minority Report。

但看完這個關於微軟技術的報導,我反而心思思買台Apple的iPhone或iPod Touch回來玩玩。哈哈~~~

2007/10/17

搬家太累人......

搬屋很累人,不過我的效率很高。由決定,到找,到搬,還不消一星期多的時間。

但執屋不容易,東西太多,搬運的師傅見了也頭痛。尤其是書很重,到搬屋的時候,總覺得書真的用不著那麼多。

好多年前讀過余光中的《書齋.書災》文,知道這原來是很多人的通病,書買了一大堆,一輩子本來都看不完,但還是繼續買下去。也記得讀丘世文及其醫生朋友的書信結集,丘每次說搬更大的屋都是因為書,覺得也是怪可憐的。

老實說,我的書還不及DVD多,50多個箱子,就有五份一是DVD。現在有時買碟回家,老婆也會問,一定要買的麼?借不到的?哈哈,collector及戀物者總可以締造無數的籍口。

我還有一些人們早已丟棄的東西:VHS及Laser Disc。

因為有些影片尚沒DVD化,或手邊碰巧只有LD及VHS,所以都留下了。但一個更重要的原因,是LD及VHS真是伴隨我這一代看電影成長的恩物,不是VCD(我一直討厭VCD)及DVD。有不少LD,是當年讀書時用有限的零錢,一只只在KPS買回來儲起的。LD的定價比今天DVD高很多,200塊已經很便宜了,300多的大有碟在。就是不曉得當時那來的錢,可以買下這麼一大堆今天幾乎已成廢物的LD。

LD中有一件最寶貴的,是一只日版《教父》。1992年哥普拉為電視台把《教父》三集重剪,變成這個順序的版本,加入一些新的footage。印象中此版本就只有我手上這日版LD,彌足珍貴。後來《無間道》的特別版DVD也用了這方法,把三部曲重剪。我沒看過《無》的順序版,看過的煩轉告。

有告訴過你嗎?我也是個標準《教父》迷。有時聽到那個主旋律,我甚至會想起古良年,米高兩父子的身影。親切得猶如認識的真人一樣。也會想起他兩在自家的後園善終的畫面,想到就有些慼然。

2007/10/05

哥普拉十年一導:Youth Without Youth

哥普拉繼十年前的The Rainmaker後,再次執導的電影。男主角是Tim Roth,trailer還見到Wings of Desire的Bruno Ganz。
Wikipedia報導,此片完成已久,哥普拉曾在今年奧斯卡後放給一眾大導演看,整體的意見是:很好但十分不容易 。
海報很美,trailer看到的片段甚少,但竟然有個寫漢字的短鏡頭,到底是甚麼葫蘆甚麼藥?
哥普拉自Dracula後,已經久未有佳作,這部可令他重振聲威?



Youth With Youth Official:http://www.sonyclassics.com/youthwithoutyouth/
Wikipedia: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Youth_Without_Yout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