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04/26

這些沒頭沒腦的觀眾

電影節的官網發表了《影訊第六期》,要細嚼一段關於史高林莫斯基的報導:「觀眾遲大到,史高林莫斯基扯火。
短短兩段字,第一段說史高莫林斯基對觀眾遲到如何不滿,也罷了,觀眾不守時抵罵,不過是不是由電影節官方(刊物)發炮,另當別話。一方面,「戲院所見,所有電影放映了三十分鐘後例必仍有觀眾入場,無一例外。」這句話的「所有」值得斟酌。電影節若有觀眾遲到統計數字不妨公佈,以顯示情況有多嚴重,觀眾有多沒品。若只憑印象,則不宜說「所有」。另方面,說我過度詮釋也好,但憑語氣之輕蔑,這是對「王家衛《東邪西毒》遲到事件」被狂轟後不服氣的阿Q回應,「想攞番個彩」,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。潛台詞是:「觀眾有口罵人沒口罵自己,你們只是五十步百步之別。」唉,何以一個泱泱大度的HKIFF,都藐嘴藐舌的說起人家的是非來了?
第一段仍不算無的放矢,第二段卻嘆為觀止!史高林莫斯基在放映後的答問時間,不滿兩個觀眾提問都跟奇斯洛夫斯基有關。論出道,他更早;論配樂,他覺得自家作品更好(他說是波蘭最好!)。也沒奈何,第一,最好與最壞畢竟是觀點;第二,不容否認香港觀眾對奇氏更熟悉及熱愛,不識趣的連老師傅作品都歸入奇氏遺風(我們認識奇氏何嘗不是因為電影節?)。電影節要報導此事,說出史高林莫斯基不滿就好,卻無必要落井下石,批評提問的是「沒頭沒腦的觀眾」!

我的天,香港人就是太害怕在眾人前表達意見、提問,問得多怕被人說「扮野」,問得差被彈「沒腦」,一輩子都在「太多」「太差」的兩難惶恐中,公開發言竟要鼓起無比的勇氣,最後唯有落得噤若寒蟬之下場。觀眾只知奇斯洛夫斯基,而且不是一個而是兩個,多少反映我們對波蘭電影了解不深、對奇氏太神化。若這種「波蘭電影偏食症」是普遍現象,電影節作為多年的推廣者之一,也應責無旁貸,或嘗試了解因由,或撫心自問,或剖析現象,或對症下藥……甚麼都好。史高林莫斯基不明香港情形,「扯火」難免;但電影節當局豈能如此說話?!「沒頭沒腦的觀眾」!!。這樣跟老師辱罵學生沒腦,蠢仔,朽木不可雕有甚麼分別?

而且,偏愛奇氏洛夫斯基不只是香港影迷獨有現象(畢竟他時代較近、作品較eye candy),更何況史高林莫斯基也離開導演崗位十七年了。電影節訂票小冊唯恐觀眾不懂,在《與安娜的四個晚上》的簡介搬出《重慶森林》促銷,方便觀眾對號入座。「影訊」這句「偏狹的只囿於一個奇斯洛夫斯基」太離譜了。狗仔報如此冷嘲熱諷也罷,想不到電影節官方刊物也自甘狗仔化。唉,電影節呀電影節,你到底發了甚麼神經?

2 則留言:

TY 說...

你好, 我是 hkifflink 的 Pris, 閣下此篇文章被我們聯繫於此
http://www.hkifflink.net/2009/04/26/3765/
如不想被連結, 請告之. 感謝支持.

舒琪 說...

http://yearningforthecinema.blogspot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