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金像獎的轉播被剪得支離破碎是仆街之一,再度證明無線是最討厭的電視台。部份得獎者那些財大氣粗、令人憎厭的嘴臉是仆街之二。黃百鳴在台上尖刻言語那份小家子氣、與熊黛琳頒獎毫沒風度;洪金寶對獎項之嗤之以鼻,絕頂傲慢無禮,一副掌握了世界真理的姿態,為丁羽頒專業精神獎如斯輕挑,怎教人尊重配音行業?黃洪兩者的作風,皆令人作嘔。
相比起來,陳麗雲及鮑起靜得獎,她們的動容、謙遜、誠懇,完全是另一回事,令人非常感動。
但現實是,香港電影不少就掌握在那些不可一世、財大氣粗的所謂大哥、大導、大牌手中。尤其是回大陸拍片後,香港影人的自卑心變成自大心,暴發戶的形象於是變本加厲。可悲的是,陳麗雲、鮑起靜,都只能在頒獎台上曇花一現,《天水圍》可一不可再。往後我們只有越拍越爛的動作大片,因為暴發戶思維只有一種度量的標準:就是大。
所以《天水圍》失了最佳影片。因為小本電影不可能是電影未來的模範。金像獎是業界投票,最佳影片要為未來指路。《葉問》純粹是被獎項借來過橋,跟藝術高下已沒有關係。
相信我,明年若我還有選票,我一定不會投給黃、洪之流。
剛看了這個迪卡比奧的舊短訪,談《The Departed》,最後主持人說:「you sound humble.」迪卡比奧說:「humble? yeah, I am. coz I've seen what's been done before. It's been lot of unbelievable things done in the world of cinema. It's really hard to make a good movie and really hard to make a good performance.」
就是這個道理,說門面也好,由衷也好。站在藝術面前,誰可說自己最威最好?太陽底下沒新事,對歷史及經典越熟悉,其實越明白自己沒甚麼大不了。迪卡比奧說,史高西斯是他的導師,教曉了他不少電影知識。史高西斯夠厲害了吧?但你看他面對電影時那副影迷的崇敬姿態,對美國電影以至其他國家歷史如數家珍,跟我們那些狂傲自滿、不學無術的合拍片大哥真是兩個世界。
早陣子翻賈樟柯的資料,也讀到他到美國拜訪史高西斯的故事,好像最早是在年前的《號外》刊登。賈收到了史高西斯的傳真,說喜歡《小武》,並相約在紐約見面。賈說:「信中的內容和用字,好像來自家人的問候;讓我感覺到,我的工作並不孤獨,而是跟整個電影發展聯繫一起。」見面的細節可
參見網上文章 。
提起《The Departed》,早陣子看有線的重播才驚訝發現,原來有一款中文字幕,完全保留了《無間道》的原版人物名稱,Jack Nicholson的角色叫「韓森」,迪卡比奧是「陳永仁」,馬田辛叫「黃sir」,看得我冷汗直冒。不知所謂,是自我中心的又一好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