訪問有兩處頗吸引,一是關於IMAX的攝製。原來《The Dark Knight》是第一部以IMAX攝製的荷里活大片。過去在IMAX公映的美國片都是以35mm為基礎,再用數碼轉到IMAX的65mm底片上;這次《The Dark Knight》的部份場面是用IMAX的器材及底片攝製。這些場面,包括影片開首的銀行劫案、在香港拍的戲份、所有天空拍攝的鏡頭及最後與Joker一戰等等。


列出一堆技術詞彙,目的再明顯不過:看《The Dark Knight》,一定要看IMAX版。
這篇訪問第二點有趣的,是Nolan提及的「寫實」味。前幾天在網上看了《The Dark Knight》的首六分鐘,銀行劫案的氣氛緊湊,感覺像部實感的警匪片而不是superhero電影。這訪問正要說明「蝙幅俠」再次裁到Nolan手上,他參照的範本竟然是經典的罪案電影,如《渾身是膽》(Bullitt)、Sydney Lumet的《黃金萬兩》(Doy Day Afternoon)及Michael Mann的《盜火線》。碰巧這都是華納兄弟的出品,所以這篇訪問或Nolan本人,似有意把《The Dark Knight》放進華納的罪案電影經典脈絡。

2 則留言:
看到那點閃光又如何?
或許有一天,我們直頭要改造自己隻眼好使得看到更細微的電影特技效果。
東二打六
其實說到實感味,我覺得Nolan的Batman Begins已經開始有這種味道,不過如果去到警匪片的格局,他始乎有意建立一種新的拍攝superhero電影的手法.
PS. 之前看了Hancock,很典型的superhero,也是很典型的Hollywood,其實條橋開頭不錯,不過到後來發展,就睇到人O哂嘴,有點我和僵屍有個約會feel...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