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07/09

蝙蝠俠導演訪問

讀新一期《Wired》,有篇Christopher Nolan的訪問。這篇訪問也同時在網上刊登:Dark Knight Director Shuns Digital Effects For the Real Thing

訪問有兩處頗吸引,一是關於IMAX的攝製。原來《The Dark Knight》是第一部以IMAX攝製的荷里活大片。過去在IMAX公映的美國片都是以35mm為基礎,再用數碼轉到IMAX的65mm底片上;這次《The Dark Knight》的部份場面是用IMAX的器材及底片攝製。這些場面,包括影片開首的銀行劫案、在香港拍的戲份、所有天空拍攝的鏡頭及最後與Joker一戰等等。
IMAX攝製的問題,當然是成本高,訪問說全世界只有一個lab可沖IMAX的底片。另外每本底片只能拍三分鐘。Nolan笑說:那就像孩童拍攝超8的感覺:「拍三分鐘,等五日才可看片。」
至於IMAX攝製的好處,則是底片解像高(闊度像一台iPod),細節還原比一般35mm要豐富得多。訪問說,一般電影的數碼化後製,以2K或4K的電腦掃瞄標準即可(現民用高清廣播標準為1K);但IMAX的要求是8K!Nolan說,「你可看到蝙幅俠眼中細微的閃光,這是在一般傳統的電影院,甚至家中plasma電視機沒可能看到的。」

列出一堆技術詞彙,目的再明顯不過:看《The Dark Knight》,一定要看IMAX版。

這篇訪問第二點有趣的,是Nolan提及的「寫實」味。前幾天在網上看了《The Dark Knight》的首六分鐘,銀行劫案的氣氛緊湊,感覺像部實感的警匪片而不是superhero電影。這訪問正要說明「蝙幅俠」再次裁到Nolan手上,他參照的範本竟然是經典的罪案電影,如《渾身是膽》(Bullitt)、Sydney Lumet的《黃金萬兩》(Doy Day Afternoon)及Michael Mann的《盜火線》。碰巧這都是華納兄弟的出品,所以這篇訪問或Nolan本人,似有意把《The Dark Knight》放進華納的罪案電影經典脈絡。
也許,「實感」會令《The Dark Knight》不同於一般superhero電影。事實上,「蝙幅俠」電影版的系譜,由Tim Burton到George Clooney時代已經大不相同。憑《Memento》發圍的Christopher Nolan,會令「蝙幅俠」更好玩嗎?

2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看到那點閃光又如何?

或許有一天,我們直頭要改造自己隻眼好使得看到更細微的電影特技效果。


東二打六

筆求仁 說...

其實說到實感味,我覺得Nolan的Batman Begins已經開始有這種味道,不過如果去到警匪片的格局,他始乎有意建立一種新的拍攝superhero電影的手法.

PS. 之前看了Hancock,很典型的superhero,也是很典型的Hollywood,其實條橋開頭不錯,不過到後來發展,就睇到人O哂嘴,有點我和僵屍有個約會feel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