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才看《戰火逃城》(Escape from Huang Shi)。對了,這部電影叫《黃石的孩子》更恰當。
說1937,說南京大逃殺,都是英美角色的觀點,且想不到篇幅原來這麼少,還算有個戰爭片的開頭吧。電影很快把主角George Hogg安排到黃石,教他面對一幫小孩,看他怎樣由放棄到堅持。這裡,影片有點像《To Sir with Love》那種頑石點頭的教學電影。後來Hogg帶著學生長征,則像《天劫餘生》(Alive)歌頌堅忍及有志竟成。影片的最後黃石孩子老了接受訪問,談及老師恩人Hogg,則讓我想起了《舒特拉的名單》。
哈,怎會死錯人呢?一部電影收四部影片之效,《戰火逃城》的心思我們不難看見。另外,兩個佔戲最重的香港演員,周潤發及楊紫瓊的角色,英語非常流利,發哥的幽默感及放浪不羈、才情兼具像美國電影中閱歷豐富的浪漫英雄;楊紫瓊的自信與氣派,一副獨立女性持家有道,對感情事亦能放能收,一副獨立女性的型格。說穿了,《戰火逃城》四個角色的四個視點,其實都很切合西方觀眾的口胃。
我是專誠看Radha Mitchell。當初對《戰火》不為意,後來偶爾看到劇照才知有Mitchell。說實話,憑劇照我期望她跟發哥有更多愛情戲,看完後頗失望。上網查找才知有些接吻場合給刪了。看到了嗎?即使是高大這麼有魅力的周潤發(他兩鬢微白的短髮look酷斃了,令我有即時剪髮的衝動),跟美國女明星親嘴還是多餘的(我不說「禁忌」好了),床戲更是免問。
不過為了Radha Mitchell還是不枉的。她國語雖說得不好,作為戰場的護士太也是太美(金髮美女在那個年代在中國隨處闖蕩是不是有些那個?),但她的野外裝扮包括她的背囊煞是漂亮(是的,我想到野外產品廣告,也想買她那款小包);她穿起中國衣服,闊袍鬆身是另一種飄逸美,十分exotic。單看她坐在丹山寺廟的憑欄上看著George Hogg泡咖啡,言笑晏晏的鏡頭,整個電影都得加分。﹣﹣噢對不起,差點忘了,電影最初還是關於南京大逃殺的......
對了,提起丹山,那又像不像夢中的香格里拉?或許Frank Capra的《Lost Horizon》(跟《戰火逃城》的故事背景同年,《Lost》拍於1937)是《戰》片暗藏的第五部註腳電影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